其次,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个折算都是折算的水平长度,截面高度并没有折,是不是意味着整个基础底面还是要按最大的截面高度算最小配筋率呢?不是这样的。地基规范8.2.11条条文说明:“考虑到独立基础的高度一般是由冲切或剪切承载力控制,基础板相对较厚,如果用其计算最小配筋量可能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因此本规范提出对阶形以及锥形独立基础,可将其截面折算成矩形,其折算截面的宽度b0及截面有效高度h0按本规范附录U确定,并按最小配筋率0.15%计算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量”。可以看出是要用折算后的截面来算出总的配筋,然后平摊到基底每延米的。
如下图所示,按“As=M/(0.9fy*ho)”计算,x向配筋为1481.3mm2,分摊到独基底部,每延米配筋面积为:1481.3 / 2.2=673.3 mm2。按构造要求计算,等效矩形截面积为:1776×(850+50)=1598400 mm2,最小配筋面积为:1598400×0.15%=2397.6 mm2,分摊到独基底部,每延米配筋面积为:2397.6 / 2.2=1089.8 mm2。二者取大,配筋面积为1089.8 mm2/m,配筋率为0.15%。计算书中配筋面积为1090.1 mm2/m,稍有差距。原因是程序计算时b0不严格等于1776,而计算书中只显示到mm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