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互啄?这 4 种啄癖不解决,损失惨重!

分类: 英国365bet官方 发布时间: 2025-08-21 05:28:24 作者: admin 阅读: 5525

鸡群啄癖,即异食癖,是养鸡过程中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鸡只受伤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损失。下面详细介绍鸡群常见的几种啄癖行为。

啄羽行为

啄羽行为是鸡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啄癖,起初只是个别鸡只之间相互啄食羽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会逐渐扩散,最终发展为全群互啄。受此影响,鸡只身体背后、翅膀等部位的羽毛会变得稀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饲料中营养不均衡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饲料中缺乏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等,鸡就可能通过啄食同伴的羽毛来补充所需营养。此外,养殖环境过于拥挤、通风不良等,也可能导致鸡群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引发啄羽行为。

啄蛋行为

啄蛋行为多发生在产蛋期的蛋鸡群体中。当个别鸡开始啄蛋后,这种行为会迅速扩散到整个鸡群。

这可能是因为蛋鸡体内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使得蛋壳的质量下降,容易破损。破损的鸡蛋流出的蛋液会吸引其他鸡前来啄食,从而引发群体性的啄蛋行为。

啄肛行为

啄肛行为多出现在鸡产蛋期,尤其是刚开产期。在产蛋时,蛋鸡的肛门括约肌开张,若肛门外翻未能及时收回,出现脱肛情况,就会吸引其他蛋鸡前来啄肛。

除了肛门外翻脱肛这一直接原因,产蛋时的应激反应也可能诱发啄肛行为。比如,突然的声响、频繁的人员走动等外界干扰,会使蛋鸡在产蛋过程中受到惊吓,导致肛门肌肉收缩异常,增加脱肛的概率,进而引发啄肛。

啄趾行为

啄趾行为在雏鸡阶段较为多见。由于雏鸡脚趾上的血管红色印记比较明显,会吸引其他雏鸡将其啄出血,进而引发雏鸡之间的互啄,严重时可能导致雏鸡死亡。

雏鸡出现啄趾行为,可能与饲养密度过大有关。过于拥挤的环境会让雏鸡感到不适,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从而引发啄趾等不良行为。同时,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缺失,如缺乏维生素等,也可能导致雏鸡出现这种异食癖。

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预防和应对鸡群的啄癖行为,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光照适宜,为鸡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对于刚开产期的蛋鸡,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脱肛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他鸡只啄肛。

对于雏鸡,要注意饲养管理,避免密度过大,同时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减少啄趾行为的出现。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鸡群啄癖行为的发生,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