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延成型

分类: bt365体育 发布时间: 2025-08-08 13:57:12 作者: admin 阅读: 9218

混煉機械

編輯

混合機

編輯

混合機是壓延機成型製品生產線上的原料配混設備。常見的有螺帶式混合機、Z型混合機和高速混合機。

螺帶式混合機

編輯

螺帶式混合機也叫捏合機。在混合機中應用較早。由機架、上蓋、攪拌槳(螺帶)、混合室和卸料裝置組成。

Z型混合機

編輯

Z型混合機也叫捏合機,因其攪拌槳的形狀近似成Z形而得名。Z型混合機結構比螺帶式混合機複雜些。它同樣由混合室、攪拌槳和傳動裝置組成。

Z型混合機的混合室由兩個半圓筒形拼成W形。卸料方式可在混合室底部,也可用翻轉混合室成一個傾斜角,從混合室上部口卸料。

高速混合機

編輯

高速混合機是在前幾種混合機的基礎上,改進變化結構的結果。因其攪拌槳工作轉速較高,人們習慣稱它為高攪機。

高速混合機也由混合室、攪拌槳和傳動裝置組成。由於它的工作轉速比較高,攪拌槳的形狀不同於普通混合機,對於原料的攪拌,是由它與折流板合作來完成。

煉塑機械

編輯

密煉機

編輯

密煉機是由開煉機演變而來的。密煉機是將開煉機的兩隻輥筒用加工成特殊形狀的轉子代替,並將它們密閉起來。通過兩個轉子的運動,使得物料在密閉室內受到連續的剪切、捏煉作用。

密煉機主要由混煉室、轉子、壓料裝置、卸料裝置、加熱和冷卻裝置、傳動裝置等部分組成。

開煉機、精煉機

編輯

將密煉機兩隻轉子用兩隻輥筒代替,揭開混煉室。就成了開煉機。

開煉機結構簡單,製造容易,操作也易掌握,在塑料製品行業廣泛應用。不足之處是工人操作體力消耗大,在較高溫度中需用手工混煉塑料片。

擠出機

編輯

擠出機也稱餵料機。為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煉塑質量和產量,發展了擠出機。

擠出機由擠壓系統、加料系統、傳動系統、加熱系統和電器控制系統組成。

壓延機械

編輯

壓延機的分類

編輯

按輥筒數量分類

編輯

輥筒是壓延設備上的主要零件。按壓延機輥筒數量可分為:兩輥壓延機、三輥壓延機、四輥壓延機和五輥壓延機。

按輥筒排列形式分類

編輯

按標準GB/T13578—92規定可分為I形、L形、倒L形和S形;在標準規定之外,還有Z型和由五個輥筒組成的S型和L型。

1. I形壓延機

"I"形壓延機是應用比較早的結構形式,主要用於兩輥和三輥組成的壓延機。現在主要用於較厚薄膜和片材的生產。

此種結構形式的壓延機設備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生產製造費用較低。但是應用不方便,需要手工上料,上料量不均勻,還比較困難:成型薄膜製品厚度的均勻性較差。

2. L形壓延機

把I形排列的三輥壓延機的下輥筒側加一個輥筒即成為L形排列的四輥壓延機。

L形壓延機比較適合不含增塑劑製品的生產,若生產含增塑劑產品會因有增塑劑等揮發性氣體作用而影響製品的表觀質量。此種結構形式上料位置較低,生產工作時,容易落入工具等異物於兩輥筒間,造成輥筒輥面損傷。生產時要特別注意經常檢查。

3. 倒L形壓延機

倒L結構形式的壓延機就是在I形排列的三輥壓延機的上輥筒側加一個輥筒。這種結構形式壓延機目前在國內應用比較多。

倒L形壓延機生產聚氯乙烯薄膜製品時質量比較穩定,製品厚度均勻,誤差值小;上料的位置比較高,生產比較安全;製品不會受到增塑劑等揮發性氣體作用。

4. S形或Z形壓延機

S形和Z形壓延機結構組成形式相同。如果把水平排列的Z形四輥旋轉一個角度(15°~45°)就成為S形排列四輥。

這兩種排列適合於成型軟、硬薄膜和片材的生產。對於人造革的雙面貼合生產也比較理想。

S形或Z形壓延機輥筒間受力情況比較均勻,力的大小趨於一致,沒有輥筒的浮動現象。生產的製品厚度均勻,誤差變化小,產品質量穩定。熔料在4根輥筒上的運行距離接近相等,則熔料在輥面上運行時溫度變化小,對高速生產軟質薄膜時的產品質量穩定有利。熔料的供料容易,操作也相對方便。[2]

壓延機的組成和構造

編輯

壓延機基本構造主要由機座、機架、輥筒、輥距調節裝置、擋料裝置、輥筒軸承、潤滑裝置、傳動裝置、加熱冷卻等裝置組成。此處簡要介紹其主要構件。

機座

編輯

鐵或鋼製成的固定座架。

機架

編輯

分別設在機座兩側,用來支撐輥筒軸承、軸交叉或輥筒的反彎曲裝置、輥筒調節裝置、潤滑油管及其他輔助設備的板架。一般用鑄鐵製成,直接架設在機座上面,在其上面用橫梁固定。

輥筒

編輯

輥筒是壓延機上最重要的部件,它的幾何形狀精度和工作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製品的質量。

1.對輥筒的技術要求

輥筒必須具有足夠剛性與強度,因輥筒是在重負荷條件下工作;輥筒的工作面在壓制產品時,其撓曲變形應最小。

輥筒製造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採用普通冷硬鑄鐵或合金冷硬鑄鐵製成。

輥筒表面應有足夠的硬度、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輥筒工作壁面厚度應均勻一致,溫度應均勻。

輥筒結構應儘量簡單,容易加工,造價低。

2.輥筒的分類

按照載熱體流道形式的不同,可將輥筒分為空腔式輥筒和鑽孔式輥筒。

(1)空腔式輥筒

空腔式是最早應用的一種結構形式。空腔的內徑一般是輥筒工作面外徑尺寸的0.55~0.62倍。此種結構形式主要適合於用蒸汽加熱輥筒,載熱體從輥筒的一端輸入和排除,所以,輥筒的工作面溫度總會有溫差。可以想像,對此種輥筒工藝溫度控制難度比較大。

(2)鑽孔式輥筒

在輥筒工作面的圓周,灰口鐵部位均勻等分排列鑽孔,孔直徑一般在30mm左右。這種結構形式的輥筒增加了傳熱面積,而導熱介質流經的孔徑截面小、流速快、熱損失小,使傳熱速率提高,輥筒的工作面升溫快。溫度的控制比較準確和穩定。但是這種輥筒製造費用高,輥筒剛性有所削弱,設計不良時,會使產品出現棒狀橫痕。

輥距調節裝置

編輯

為了能適應不同壓延製品厚度的要求,壓延機輥筒之間的距離應能進行移動調整。在壓延機輥筒中,一般倒數第二隻輥筒的位置固定不變,其他輥筒位置可進行調節,以調整軸隙。調距方式有手動、機械傳動、液壓傳動等。一般對輥距調節裝置的要求如下:

調距裝置的傳動結構應緊湊,占地小。

軸承體的調整移動應平穩。

為避免調距時兩工作輥面接觸擦傷輥面,應設有輥筒移動限位開關。

輥筒調距工作可兩端同時進行,也可單獨一端運行。

擋料裝置

編輯

安裝在輥筒兩側,起到調節製品幅寬的作用,防止物料從輥筒端部擠出。

輥筒軸承和潤滑系統

編輯

壓延機軸承裝在機架體的軸承窗框內,用以支撐軸承的轉動工作。特點是承受的負荷很大,還需在高溫環境下工作。

潤滑系統由輸油泵、油管、加熱器、冷卻器、過濾器和油槽等共同組成。潤滑油先由加熱器加熱到一定程度,由輸油泵送到各個需要潤滑的部位。潤滑後的潤滑油又由油管回到油槽,經過濾和冷卻後循環使用。

傳動裝置

編輯

壓延機各個輥筒的轉動可由一台電動機通過齒輪傳動,但是目前常用的為單機傳動,即每隻輥筒由專門的電動機傳動,其優點是可提高製品的精度。

輔助機械

編輯

剝離牽引裝置

編輯

剝離牽引裝置的線速度應高於壓延輥的線速度。它有兩個作用,即在剝離成型製品的同時,對製品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使得產品更薄,可提高產量。

軋花裝置

編輯

由花輥與橡膠輥組成,為了防止物料粘附在花輥表面,在花輥及橡膠輥內腔應通水冷卻。

冷卻裝置

編輯

起到是製品冷卻定型的作用。

冷卻輥一般採用兩段控制,所以對冷卻輥的控制一定要恰當,以防產生冷拉伸。

檢驗裝置

編輯

一般通過燈光透射來檢驗製品的質量,如雜質、破洞等。

卷取裝置

編輯

用於成品的卷取。卷取速度應與冷卻速度基本一致或稍大於冷卻速度。